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1793829
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病患者之间左室肥厚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郭新胜 齐惠敏
第1页

    参见附件(1425KB,2页)。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老年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肥厚情况。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根据ABPM结果将312例患者分三组,即正常血压组(102例),老年高血压组(112例),非老年高血压组(98例),进行超声心动监测,根据Devereux方法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量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Fisher检验继以Newman-Keuls检验。结果 三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患病时间,老年组超过非老年组3倍(P<0.01);老年组MSBp明显高于非老年组,MDBp低于后者;左室重量指数,老年与非老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结论 血压升高形成的收缩负荷是造成左室肥厚的因素之一,阻力负荷不是引起左室肥厚的唯一因素,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年龄,病程关系不大。

    【关键词】老年;非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既往研究显示正常认随增龄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伴有明显左室肥厚,高血压导致的射血负荷增加是引起左室肥厚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年龄大,高血压患病时间长,其左室肥厚应该重于其他人群。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血压者的左室肥厚程度,探讨该推论的正确性及其在临床高血压病治疗中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来自住院患者,共312例,其中,男170例,女142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其他检查。将患者按ABPM结果和年龄分三组:①正常血压对照组(正常组102例):24 h平均收缩压(MSBp)≤17.29 kPa,同时24 h平均舒张压(MDBp)≤10.64 kPa。根据ABPM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方法尚有争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发病率已超过10%,若以调查人群ABPM值的95%可信限作为正常值(约为18.62/11.9 kPa),则高血压发病率仅为5%,显然不合理。因此,本研究中≤17.29/10.64 kPa的血压更能代表正常血压;②老年高血压病组(老年组112例):MSBp≥18.62 kPa和/或MDBp≥11.97 kPa,年龄≥60岁;③非老年高血压组(非老年组98例):年龄<60岁,余同老年组。排除以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通过常规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及其他影响心肌肥厚的疾病。记录首次血压高出正常至进入本研究时的时间为高血压患病时间,如一直无症状仅在偶测血压时发现增高者排除在外,虽无症状但系在定期体检中血压由正常转为高血压者可进入本实验。ABPM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由不知本研究设计者完成(其中超声心动图由同一检查者完成)。

    1.2 动态血压监测 仪器为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SpaceLabs,Inc.美国)。ABPM前患者从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降压药物2 d以上。上午8~11时开始监测,监测时间为24 h,监测过程中患者保持正常日常活动,血压测量每隔20 min一次,记录MSBp和MDBp,并按前述标准分组患者。

    1.3 超声心动图检测 在动态血压监测前后3 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超声探头频率为2.5 MHz,在标准胸骨旁长轴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舒张末期室间隔(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PWT)[1]。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WI):体质量(kg)/身高(m2)。根据Penn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LVM=1.05[(EDD+PWT+IVST)3-EDD3]-13.6,根据Devereux方法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

    1.4 统计学方法 变量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Fisher检验继以Newman-Keuls检验。

    2 结果

    非老年组身高明显高于正常组,前者体重也明显大于后者,因而两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身高与体重均略大于正常组。非老年组虽然身高大于老年组,但因前者体重略大于后者,故两组间体重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血压患病时间明显长于非老年组,前者高血压平均患病时间超过后者的3倍(P<0.01)。

    2.1 动态血压 老年MSBp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但MDBp低于后者。

    2.2 左室重量指数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IVST,PWT和EDD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LVMI均大于正常组和,老年组LVMI较非老年组略小,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无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还是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提示血压增高形成的收缩负荷是造成左室肥厚的因素之一。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舒张压明显低于后者,但两组左室重量指数相似,提示阻力负荷不是引起左室肥厚的唯一因素,因为左室射血的阻力负荷与舒张压关系不大。

    虽然左室肥厚是心脏对收缩压和动脉外周阻力增高的代偿反应,但多个研究显示,左室肥厚同时是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些降压药物能使肥厚停止或消退,但其消退能达何种程度,尚无定论。因此,预防和尽早治疗左室肥厚仍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临床事件和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指数不但不大于非老年患者,反而略小,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年龄关系不大,此与既往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不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虽然患病时间明显长于非老年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5KB,2页)